摘 要: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,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在向新的学习转变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,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未清除的遗留问题,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能自觉地更新教学理念,坚持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教学原则,适时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,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学组织者、指导者和欣赏者。
关键词:小学语文 角色转变 打造新型
新时代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,传统的维持型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型学习转变。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》的颁布吹响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号角,《新课程标准》的出台、新教材的问世,给我们带来了新课程课堂改革的生机。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,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未清除的遗留问题: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,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;二是“灌输式”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等等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能自觉地更新教学理念,适时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,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学组织者、指导者和欣赏者。本文针对当前的现状,对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做了初步的探讨。
长期以来,我们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,语文教学总是老师以讲读为中心,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,接受现成的结论。这让学生被动的死记硬背,过分强调学生接受,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感悟、发展和探究。在教学活动中,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宰者,具有最高的权威,高高在上,脱离学生。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的思想根深蒂固,这种“师道尊严”的传统观念使我们好多教师认为自己的话学生必须言听计从,一旦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就会认为是对自己的大不敬,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。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,这种只重视知识传授,而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培养的做法,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严重违背了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理念。
一、语文教学的新原则
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,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。因此,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教学原则。
民主教学原则。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,面无表情地听着,唯唯诺诺地举手,小心翼翼地回答,显然,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。
为此,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,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、宽松、和谐的教学氛围,使学生身心愉悦,有安全感,学生才能自由地、敏捷地去探索,创造火花才会迸发。
激励原则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,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,因材施教,因人而异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,敢回答,在学困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,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,对学生消极情绪,思想顾虑,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。
主体参与原则。传统教学目标死板,教学形式单一,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,这样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,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。我们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互的有利条件。这就要求由“学生”决定“教法”,使教师成为一位顾问,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,教学内容是教师“带着学生走向知识”,而不是“带着知识走向学生”。
二、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
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,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。
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。小学语文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,往往以管理者身份出现,或多或少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在这样的观念和做法:学生本来就是不懂事的,本来就需要教师管,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;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,不听话的是坏学生等等。就在这样的“管理”中,培养了一批批平庸的“标准件”。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。这里所说的组织者,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,而不能像维持纪律、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。作为主持人,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、支持性的、宽容的课堂氛围,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,从而能使学生学得轻松、受益颇多。
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。讲了多年的“教师是主导,学生是主体”,实际上在“主演加导演”式教师的主导下,学生不可能成为主体,而只能是被动学习的客体。新课程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,教师要扮演双重角色,既是“主导者”又是引导者。所谓引导,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当是引导,而不是强制。作为引导者,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,引导学生质疑、探究、发现。
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。新课程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。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,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。没有教师的充分参与,没有教师的积极、主动的工作,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不可能的、无法想象的。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,首先要考虑“教什么”和“为什么教”。要不断学习、培养、提升自己广泛地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,由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开发者。
总之,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历史性的转变,它呼唤站在改革浪潮前沿的一线教师们要从自身出发,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、本学校特点的,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,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、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,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、自主学习的组织者、良好品德的促进者、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学困生心
- [教育理论] 引导学生“学会学习”
- [教育理论]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
- [教育理论] “错题集”引领成功之路
- [教育理论] 实践活动,改变了学生学习
- [教育理论] 破万卷好书 写锦绣文章
- [教育理论] 有效调控 打造精彩课堂
- [教育理论] 问题探路 妙激兴趣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