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中小学生负担过重,不仅体现在课业负担方面,而且还体现在沉重的心理负担方面。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,而教师、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、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,则是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更为重要的原因。
有些教师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,常常埋怨学生、埋怨学生家长:“别人会,你为什么不会?真笨!”“你的孩子怎么那么笨,我教了好多遍,他就是不会!”“我教的学生中没见过像你这样的,考得这么差!”这是多少教师常挂在嘴边上的话,教师的较真儿几近苛刻。教师的这些话对学生的自尊、自信心的伤害是非常大的,他有可能使一个喜欢学习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,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而不再学习了,对老师也产生了抵触情绪。
在传统的“师道尊严”理念的影响下,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: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,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。然而,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。学生,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,他们追求个性发展,个体意识明显加强,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。因此,我想,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,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,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,尊重学生,理解学生。
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,尊重学生的人格,平等待人,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。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、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。
由于受遗传因素、家庭条件、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,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,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,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。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,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。沟通多了,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,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,纠正其不良行为。而事实证明,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,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。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,从关爱的心态出发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,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。 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,才能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,才能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,才能带动整个班级向着健康、向上的方向发展。
要建立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,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架子,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,不把自己的意愿、想法强加给学生。现今流行的一句话——“蹲下来看孩子”,便是典型的爱孩子的表现。
要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,就要爱孩子。“教师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失去对学生的爱,教师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。”爱孩子,要学会博爱,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,给予他们慈母或慈父般的关怀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,都是可以教育好的。
总的来说,我们爱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:
一、坚持全面育人的观念,平等地对待学生
“全面”指的是学生发展的全面性。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:一是指学生个体在体现社会要求方面的全面性;二是指学生个体素质内在结构方面的全面性。前者,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教育过程中,真正能够在德、智、体、心诸方面给学生以全面的教育和引导。其中,德是第一位的。在当代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,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,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。
二、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,热爱学生
对学生的热爱,不是抽象的说教,而是现实地、具体地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、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。苏霍姆斯基认为:“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。”他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要了解学生、尊重学生,做学生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,又要在学业方面因材施教、循循善诱、诲人不倦地耐心指导,真正落实教书育人。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,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!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,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,就会“亲其师”,从而“信其道”。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,才能激发起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,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,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。热爱学生,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,没有对学生的爱,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,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。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,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,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,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,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,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,变得更加自爱、自尊、自强和自信。
三、严谨治学,做到“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”
素质教育呼唤着教育改革,同时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即要注重学习、善于学习。在“知识爆炸“的今天,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,他们接受新事物快,从某种意义上说,教师在某方面的知识不如学生也是一种正常现象。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,发扬民主作风,虚心地向家长和社会学习,向同事学习,向一切有真知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学习。
四、为人师表
中、小学生缺乏正确的是非鉴别能力,但又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,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感染着学生的成长。这就要求教师更加严格要求自己,时刻以身作则、为人师表,注重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,用自己高尚的品德、良好的行为习惯去说服学生、感化学生,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。
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每个老师树立新理念:树立民主的学生观,树立全面的教育观,建立民主平等、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。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真心实意地去尊重、热爱每一位学生吧!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引导学生“学会学习”
- [教育理论] “错题集”引领成功之路
- [教育理论]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
- [教育理论] 破万卷好书 写锦绣文章
- [教育理论] 问题探路 妙激兴趣
- [教育理论]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
- [教育理论] 有效调控 打造精彩课堂
- [教育理论] 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学困生心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实践活动,改变了学生学习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